隨著普洱生茶的大熱,每年春茶之際上山也成了購買生茶的一大趨勢,茶農(nóng)們已然見慣了各大山頭甚至一些不知名的山頭間的人潮涌動;
那么,上山買茶是不是值得?
去之前要做哪些功課?
這問題的復雜性并不亞于解微積分,
作為這幾年都上過山的人,
有些直接的經(jīng)驗和大家分享
首先回答,是不是值得?
雖然這本來就是個很主觀的價值判斷,但是還是有一些硬性指標為前提的,比如:
各大山頭的標桿茶是否都已品鑒過
并很熟悉其共性?
對于臺地茶還是古樹茶是否有基本的判斷?
有沒有靠譜的人引薦?
身體條件是否符合?
時間和經(jīng)濟上有沒有充足的支持?
如果以上答案都是肯定的,同時你又帶著滿腔熱情,去吧!反之,還是留下,在此,尤其不建議初涉普洱世界的小白盲目上山哦!
那么,真的上山,
還有什么更多讓你裝成老司機的妙招么?
思考一下,每年春茶季的一些驚人的相似性:
比如每年正常春茶時間前半個月就開始被各山頭春茶價格霸屏的原因;
幾乎同時各地茶農(nóng)會發(fā)一些春茶發(fā)芽、炒茶、曬茶的照片,一片如火如荼的繁榮景象;
接著,每年上演的茶王樹天價成交記錄又是幾乎同一天被瘋狂轉發(fā),去年68萬的老班章,今年88萬的冰島老寨,似乎又讓有陳年同款的茶友們多了一份念想......
除了以上常規(guī)套路外,
時不時還會遇到一些隨機的信息:
如冰雹,減產(chǎn)了;
降水量少,減產(chǎn)了;
雨水太多,減產(chǎn)了.....
越來越多沒有聽到過的名字村寨甚至山頭;
除了營造稀缺性抬高價格這樣看似明顯的理由外,進階級別的茶友有意義的思考可能會更多:
以上驚人相似性的幕后推手是誰?
是一個人還是整個產(chǎn)業(yè)?
價格最終的決定者又是誰?
顯然不是茶農(nóng)本農(nóng)啊,不然無法解釋10多年前臺地茶與古樹茶同價的現(xiàn)象;
茶商是否是價格的決定性人物?
也很難說,畢竟原料爭奪只是定價的初始階段;等等一系列的自我反思,哪怕暫時沒有確定的答案,都會影響你上山與茶農(nóng)及相關人事的交流方式,相信我,你喝到好茶的概率和防騙指數(shù)肯定高于別人;
其實普洱茶不僅好喝,富于變化,有存放價值,同時普洱茶行業(yè)的復雜性也高于其他茶類,無論你是從業(yè)人員還是饕餮茶客,都是需要更多的主動思考,反思,總結;和古樹茶幽遠而綿長的余韻一樣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