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茶的美文:什么是好茶?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關于茶的美文:什么是好茶?

什么是好茶?

這個話題比較古老,也許會一直討論下去。


討論方向,無非都是原料、工藝、倉儲、口感,前三者是生產(chǎn)者的任務,后者才是消費者才接觸得到的。當然,現(xiàn)在很多茶客也參與到倉儲這一環(huán)節(jié)。


原料、工藝、倉儲都可以固化,都可以標準化,口感卻無法統(tǒng)一,尤其難以表述。


什么是好原料,可以用區(qū)域來區(qū)別,版納、臨滄、思茅、保山。。。等等。用原料來判斷茶葉的好壞,未必準確,卻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原本,這是屬于茶商茶廠的技巧,然而,如今推崇山頭茶,這又成為了茶客的一種技巧。很大程度上,在于現(xiàn)在的收茶客都上山,都認為收到純料就是好茶。實質上,任何純料固有其特色,然而,一旦陳化,所謂山頭的特色也可能會成為缺點。陳化后,所謂集普洱茶厚、滑、甘、醇感覺于一體的純料仍然少之又少。


工藝則大致趨同,前幾年山頭熱,各種新工藝層出不窮,如今市場冷淡,工藝逐漸回歸傳統(tǒng)。至少,山頭上的茶農(nóng)會問一句,你要提香還是不提香的炒法。


至于倉儲,大部分人都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保持一定水分、相對密封、防止異味、防止發(fā)霉,這都幾乎成了常識,當然,這離真正的“倉儲加工”手段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可以說明,市場仍然前進了一大步。


然而,至于口感,卻是南轅北轍。有人喜歡苦而回甘,有人喜歡甜順甘滑,這都好理解,最大的差別在于比較?


為什么說是比較呢?


兩杯茶對沖,原本是評判茶葉的一種手段,然而,很多人不由自主有誤區(qū),用200元的去對比2000元的原料。


價格在銷區(qū)很難有一定的統(tǒng)一標準,200元的茶葉可能標價2000元,在山頭上,毛茶的定價往往有相對統(tǒng)一的標準。


壩子茶根據(jù)級別,山頭茶根據(jù)名氣,根據(jù)樹齡,根據(jù)口感,大致統(tǒng)一。而且,每個收茶客往往有自己的一套收茶口感體系,雖然自成一統(tǒng),至少也是參考了整個山頭的標準。這其中,當然包含了對茶農(nóng)的信任,以及對鮮葉的了解等等輔助的手段。


這起碼可以說明在山頭上,收茶人是可以依據(jù)一定的口感標準來分別茶葉好壞。然而,在山下,這種口感的辨別方式卻難以統(tǒng)一。


再一,普洱茶談“山頭氣”。的確,很多高端茶有山野之氣,然而,這種氣息卻難以描述準確,并且,由于是生茶,尚未定性,受條件的制約甚多,或者水、或者水溫、或者沖泡的方式不一,都可能難以捕捉到“山野之氣”。


沖泡方法對于口感的改變,很多人都有體會,重了苦澀,輕了無湯感,尤其有些茶有做過前發(fā)酵,一旦按照老茶沖泡,則會泛“酸味”。這些,都會對于口感的體會形成各種意見。


再之,普洱茶講“體感”。我的感悟是體感類似于中藥的通氣,老茶有,否則,所謂的南洋一帶碼頭工人用“普洱茶排濕”一說就難以成立,然而,新茶則很難感受到這種效果。


如此種種,都形成了普洱茶有很多難以統(tǒng)一形成的意見。




編者注:吳疆,作家,茶文化學者。寫作《普洱茶營銷》、《普洱茶營銷--七子餅鑒茶實錄》、《吳疆說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