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第二日,即農(nóng)歷十六,正是“十五月亮十六圓”的光景。
上午九時,老同事雷先生到訪樸境人文茶室。待在茶桌前坐定,我把國慶日泡在壺里的二款老茶倒入煮茶器煮起來。茶水沸,斟滿杯,再分杯而飲。雷先生接連幾杯入口,歡言說茶湯稠綿似牛奶,甚驚訝隔天茶竟有如此厚味且伴有回甘感!我笑語這煮著的茶,是我昨日與一老同學在很短時間內(nèi)泡了兩款,沒沖幾泡,味仍在。云南大葉種茶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故能煮出味,且年份久長的茶,茶堿已陳化怠盡,煮出來品飲口感綿綢且身體舒適。一般新鮮茶類即使是發(fā)酵茶年份不夠也不建議煮,煮出茶堿味口感不好,也不利健康。
雷先生聞言便說他在連江時常喝巖茶,但下午后不敢多喝,晚上就不喝,否則睡不著覺。這一小段時間來聽我言,試著喝普洱熟茶,感覺滋味醇厚且不影響睡眠,再喝其他茶感覺味很淡不想喝!
我解釋說但凡飲品皆一樣。喝慣廣東高湯,就覺福州日常家用的湯口淡寡味。閩菜頭牌佛跳墻其湯濃稠可拉絲,口感厚實綿柔,讓人一喝便印象深刻,久久難忘。茶湯若以清透為勝,那白開水應是最清最透的!一款上好的普洱茶其湯給人以濃稠感,若再加以時間雕琢其湯也必亮透!時間是普洱茶制作最大的成本,經(jīng)歲月陳化出茶性溫和、無農(nóng)殘的安全茶才可以與我們健康長相伴!
與雷先生茶敘間聽到門鈴聲,到來的是我的好友陳先生。三人坐下飲畢兩杯茶,陳先生便拿出一款古董樣的茶磚,包裝圖文印著繁體“云南同慶號”字樣。我拿在手掌心一掂,脫口而出:“這茶是后期制作的,年份不會太長。”陳先生表示不解,說這茶磚在他處已十幾年了。我直言那茶磚年份應在2003年前后,并說出判斷理由:若像包裝紙表達的年代感,那磚應是有七八十年,必蓬松,拿到手里有輕飄感,不會是沉如石塊的緊實感,至今古董號級茶系列里,存世的只有380克的“可以興”茶磚。
言談舉證間雷先生因家事先告辭。此時陳先生手機響起便下樓接我們尊重的文先生。文先生大學學的是茶學專業(yè),每在一起我便向他請教茶學知識。他也時常帶來普洱茶餅讓我鑒別,我每每直言不諱。
文先生第一次到樸境人文茶室,我簡單介紹茶室空間后入坐便喝起茶。文先生順手拿出幾款茶餅,我依次認真鑒別后,言及這幾款基本歸類為2003年后制作,個別一兩款有可能是九十年代后期臺灣茶商訂制的。
以鑒別那款包裝印刷字體很像八十年代8582的那款“八中茶”標的七子餅茶為例。我拿出八十年代厚紙8582做對比,這兩款茶包裝紙區(qū)別就很明顯:八十年代包裝紙半手工制作,纖維感明顯,手摸紙張有粗糙感;2000年后紙張屬機器制作,工藝提升,紙表光滑感明顯。
時代是有痕跡的!計劃經(jīng)濟時代,普洱茶的產(chǎn)與銷是分離的,主要面向香港市場銷售,承擔國家出口創(chuàng)匯的時代責任。當時普洱茶出口以散茶為主,沒有生茶與熟茶的說法。生茶就是傳統(tǒng)的滇青,所以統(tǒng)稱“青餅”,只有經(jīng)過人工渥堆工藝發(fā)酵的茶才稱為“普洱茶”。由云南省茶葉進出公司特種茶部專門負責給茶廠下生產(chǎn)計劃、確定出口嘜號。當時出口的餅茶,包裝上都印著繁體“云南七子餅茶”,中間是紅中、綠茶字的“八中茶”商標,無論生熟茶都一樣。只有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普洱茶在臺灣興起后,臺灣茶人尋根進入云南才有少量的個人手工作坊訂制茶出現(xiàn),同時國營茶廠也開始接受私人訂制,這以后才出現(xiàn)一些個性化的包裝設計,誕生了“白菜”“孔雀”“綠大樹”等明星茶品。2000年后,隨著普洱茶在珠三角地區(qū)有燃燎之勢,加上體制改革,云南省茶葉公司各部門都自主經(jīng)營,在復興普洱茶市場的同時,也帶來了一段混沌期,主要就是那些來歷不明、真假難辨的“中茶”標包裝的茶。
我與文先生強調(diào)說明:茶是否可以喝,不以包裝為準,應以食品安全標準為論,包裝紙是一款明星茶品的身份證明,若包裝紙與真實的包裝有誤則證實這款茶不是真實的。但是,有的茶雖屬高仿品牌,或是后期制作的產(chǎn)品,依然不乏一些好的茶。
在現(xiàn)實中,我也經(jīng)常遭遇此種際遇,熱心好友也常常說:請您喝一泡印級茶!如紅卬、黃印,實際上是稍有年份的輕發(fā)酵熟茶。不喝似乎不近人情,人家畢竟免費請喝的;喝了,又成喝銀耳卻領受燕窩的情。言茶喝茶本是輕松事,在喝與不喝間有時真的挺難為情,好在我言茶的原則:對茶不對人!
茶如人一樣,不同年份的茶,有著與年齡相若的特征,更何況幾十年老普洱茶基本都在香港存放,顯現(xiàn)傳統(tǒng)港式倉儲的面貌特征與氣息、氣韻。我拿出一款五六十年代的老茶給兩位好友一起鑒別,拿在手上感覺松松、輕輕的,茶餅梗葉相間,脈胳清晰,灰褐顏色,像位年長老者拄著拐杖,風霜歲月鐫刻臉上,雖不言一語,卻讓人心生敬畏!
老茶可遇不可求,幾乎所有老茶都是不經(jīng)意留存下來,大幾十年老茶更是遺世珍品了。號級、印級老茶因存世稀少而彌足珍貴,其茶餅蓬松狀明顯,茶餅面紅棕、褐灰,經(jīng)歲月沉淀、微生物菌群分解已失重,一般在300~330克。
我小心翼翼掰下一小角稱重,剛好12克。老鐵壺燒水,沸水沖泡,黑褐茶湯溢出,濃稠油亮,我們?nèi)瞬患s而同喝上一口,陳香藥韻夾著參味即滿喉腔直墮丹田。幾杯后文先生滿身發(fā)熱,汗珠子溢出臉面,連連用手巾紙擦汗,連聲稱贊這茶氣足勁大!
流淌在普洱時光長河,感老茶的歲月之味,品新茶的山野氣息。生茶回甘生津之口腔玩味,熟茶養(yǎng)胃養(yǎng)潤之健康功效!普洱新、老茶相生有序;普洱生、熟茶本是同根,一陰一陽謂之道地!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作者丨滕忠東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