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收藏家馬未都有本集子,叫做《以茶當酒集》,取意是杜耒那句:“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茶,南方之嘉木;酒,遠古之佳釀。
夏商飲酒,醉者持不醉者,不醉者持醉者;酒對先人,有疾則飲,遇喜酩酊,解憂治病。
漢已用茶,至唐代陸羽,頗成系統(tǒng);一碗潤喉,兩腋清風,滌煩療渴,回味綿長。
酒是一種意氣,茶是一種境界。以茶當酒,則是用保持自我的姿態(tài),傳達與子同袍的情意。道雖不同,亦相為謀。
以茶當酒的典故最早出現(xiàn)在晉朝陳壽寫的《三國志.韋曜傳》里:孫皓初登王位,撫恤民情,開倉賑貧,深受黎群愛戴。
后來過慣了帝王家的奢侈生活,變得專橫跋扈,沉迷酒色,經(jīng)常擺酒設(shè)宴,強要群臣作陪。
每每設(shè)宴,臣子無論善飲與否,都要飲夠七升佳釀,才算表表卻忠心。
群臣之中,有個人叫韋曜,是孫皓的父親南陽王孫和的老師,任為太傅,謂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他的地位相當特殊。
韋曜酒量只有二升,孫皓早知韋曜不勝酒力,就在杯里暗中換上清茶;
韋曜也心領(lǐng)神會,故意高舉酒杯,“以茶代酒”與孫皓干杯,就這樣不至于醉酒而失態(tài)。
君臣向來等級分明,尤其對于專制暴君來說,難得和臣子保留這份心有靈犀的體己。
像是稀里糊涂的秦二世,被趙高欺上瞞下,混淆是非,終于連是鹿是馬都爭辯不出,哪里還敢計較喝茶與喝酒?
是與非,對與錯,永遠不是事情的關(guān)鍵。只要情深意重,一盞清茶,足以當酒,醍醐灌頂,亦可作茶。
若是情意不在,貌合神離,指鹿為馬也毫不稀奇。
執(zhí)意要你飲酒的人,你無從分辨。許你以茶當酒的人,你無需分辯。
從無需分辯,到無從分辯,區(qū)別是彼此之間的一份溫柔。
王昌齡曰: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既然你我冰心依舊,壺中傾出的是茶還是酒,又有什么要緊呢?
來源:莫道茶事,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