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風(fēng)是有養(yǎng)分的,微風(fēng)輕拂,萬物吐綠。沉睡了一個季節(jié)的古茶樹,睜開了惺忪的睡眼,嫩綠的芽尖,讓人清心明目。
織金縣綺陌街道古茶樹
織金縣綺陌街道中壩村楊家灣組的彭慈文老人,今年74歲,一大早就趕到自家的地里,采摘今年的第一茬春茶。
彭文慈老人
一片茶葉,不僅能造福一方百姓,也藏著當(dāng)?shù)氐奈幕滋N。據(jù)《貴州名優(yōu)茶選編》記載:織金平橋茶是清代貢品,屬貴州歷史名茶之一,尤以楊家灣的銀鉤茶最負盛名。很久以前,楊家灣是苗族和仡佬族聚居的地方,漫山遍野、房前屋后均是成片的茶林,當(dāng)?shù)厝罕娨苑N植雜糧為生,生活十分艱難,群眾只能以茶抵賦。后來,平遠縣城的彭家花錢買下了這片土地,清道光年間,彭家出了武秀才,楊家灣的古樹茶被帶到了大定府,大定知府作為貢品上送京城進了皇宮。從此,清平平遠茶躋身貴州歷史名茶和貢茶行列。
古樹茶第一茬春茶
到了彭慈文老人這一代,已經(jīng)間隔5代人。在他的記憶中,他的高祖父應(yīng)該是武舉人而不是武秀才,他還清楚的記得“一門三進士,連科五舉人”的故事。事實上,這段歷史已無法考證,唯一能見證的,是彭慈文老人家里的古茶樹,一直完整的保存到現(xiàn)在。
采茶工人正在采茶
8年前,一個叫張華的外鄉(xiāng)人來到這里后,邀請省、市茶葉專家,對這片古茶樹進行了普查和調(diào)研,對307畝古茶園實施保護和中度抬移,進行了有機食品認(rèn)證。如今,這批老茶樹正煥發(fā)生機、迎春俏立,讓織金老茶樹的品牌價值越來越珍貴,讓織金茶的文化內(nèi)涵越來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