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中藥大辭典》等書籍可知,柑皮可做橘皮用,但橘皮不等同于柑皮,橘普茶不是柑普茶。
《中藥大辭典》:橘皮
【出處】《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別名】陳皮(孟詵),貴老(侯寧極《藥譜》),黃橘皮(《雞峰普濟方》),紅皮(《湯液本草》)。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果皮。10月以后采摘成熟果實,剝?nèi)」?,陰干或曬干?/span>
【生境分布】主產(chǎn)四川、浙江、福建。此外,江西、湖南等地亦產(chǎn)。
【性狀】片厚1~2毫米,通常向內(nèi)眷曲:外表面鮮橙紅色、黃棕色至棕褐色,有無數(shù)細小而凹入的油室;內(nèi)表面淡黃白色,海綿狀,并有短線狀的維管束(橘絡)痕,果蒂處較密。質(zhì)柔軟,干燥后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氣芳香,味苦。以皮薄、片大、色紅、油潤、香氣濃者為佳。
【化學成份】福橘果皮含揮發(fā)油,其中主要為檸檬烯。溫州蜜橘果皮亦含揮發(fā)油,油中含異丙烯基甲苯、δ-欖香烯、α-玷巴烯、α-葎草烯、β-葎草烯、β-倍半水芹烯、乙酸-α-葎草烯醇酯和甜香味極佳的乙酸孟二烯-1,8-醇-10-酯。果皮中另含橙皮甙、胡蘿卜素1毫克、隱黃素12毫克、維生素C150毫克、維生素B1和果膠。各種橘皮均含揮發(fā)油,且多含黃酮甙(如橙皮甙)等成分。
【性味】辛;苦;溫。
【歸經(jīng)】脾;肺。
【備注】橘皮藥材,除上述橘類的果皮外,柑類及甜橙的果皮,有時亦作橘皮使用。商品名前者習稱“廣陳皮”,參見“柑皮”條;后者習稱“土陳皮”,參見“橙皮”條。
《中藥大辭典》:柑皮
【出處】《本草拾遺》。
【別名】廣陳皮、新會皮(《藥性切用》),陳柑皮(《本草求原》)。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甌柑等多種柑類的果皮。9~11月采摘成熟果實,剝?nèi)⊥鈱庸?,陰干或曬干?/span>
【生境分布】主產(chǎn)廣東、廣西。此外,福建等地亦產(chǎn)。
【性狀】果皮厚約1毫米。外表面黃橙色至紅橙色,有無數(shù)大而凹入的油點,對光照視,透明清晰。內(nèi)表面白色棉絮狀,油點微凹入。質(zhì)較疏松而柔軟,干燥后仍不脆。香氣濃郁,味微辛,但不甚苦。以皮薄、片大、質(zhì)柔軟。少病斑,油潤、香氣濃者為佳。
【化學成份】含橙皮甙、川陳皮素和揮發(fā)油。
【性味】辛;甘;寒。
【歸經(jīng)】脾;胃。
橘普茶≠柑普茶
研讀《中藥大辭典》等書籍可知,在藥典和藥食同源目錄上的橘皮,不能等同于“橘子的果皮”,橘皮定義范圍更廣。柑皮可以做橘皮用,但橘皮卻不能做柑皮用。這點不同于柑和橘的區(qū)別,橘不包含柑,兩者是不同的品種。柑皮的特征成分(據(jù)藥典記錄,柑皮中的川陳皮素在橘皮的成分里面沒有。)在橘皮中含量低,甚至沒有。
柑皮以新會柑皮為優(yōu)。由柑皮的別名(新會皮)可知,新會柑皮幾乎就是柑皮的代名詞。
同理可推,橘普茶和柑普茶也不同。橘普茶是橘皮加普洱,柑普茶是柑皮加普洱。柑普茶可做橘普茶用,但橘普茶卻不是柑普茶。由于成分含量的差異,造成橘普茶價格便宜,而柑普茶價格昂貴。若以橘普茶代替柑普茶,就是以次充好了。
與勐海茶在普洱茶中的地位一樣,新會柑皮在柑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大益金柑普采用普洱茶核心產(chǎn)區(qū)勐海茶廠發(fā)酵的熟茶+新會核心產(chǎn)區(qū)柑皮制作而成,這就是“天生絕配”的現(xiàn)實演繹。
通常我們認為,柑皮性溫。但據(jù)《中藥大辭典》記載,柑皮性寒。為什么會有這種認識上的差異呢?記得來上學堂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