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歷史上武夷茶市的繁榮畫卷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追溯歷史上武夷茶市的繁榮畫卷

武夷茶市

歷史上的繁榮與變遷

明清時期,有“金崇安(武夷山市)、銀浦城”的說法。足見當時武夷山的商貿地位之發(fā)達。當時,茶市生意興隆繁盛,茶莊林立,茶商云集,更有“竹筏百只、船只百艘”的盛況。

關于武夷茶市的早期記載

明晚期,徐火勃在《武夷茶考》中已記載武夷茶“歲所產(chǎn)數(shù)十萬斤,水浮陸轉,鬻之四方”,此時,武夷茶已開始集市貿易。

清康熙年間,崇安縣令王梓在《茶說》中描述茶市:“即鄰邑近多栽植,運至山中及星村墟市賈售,皆冒充武夷?!?/p>

清雍正年間,崇安知縣劉埥在其《片刻余閑集》中記述茶市“民間挑賣,行鋪收買,山之第九曲盡處有星村鎮(zhèn),為行家萃聚之所?!?/p>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政和知縣蔣周南作“詠茶”詩:“別饒靈草產(chǎn)東和”“小市盈筐販去多,列肆武夷山下賣,楚才晉用悵如何?!?/p>

嘉慶十三年,《崇安縣志》:“茶市之盛,星諸(注:星村)為最。初春后,筐盈于山,擔屬于地。”

星村

古時也稱星諸。元至大四年(1311年)置巡檢鎮(zhèn),明洪武初設巡檢司,嘉靖時稱星村市,清朝時曾設分縣,民國時期設鎮(zhèn)。

星村碼頭

明末,“環(huán)九曲不下數(shù)百家,皆以種茶為業(yè)?!庇捎谛谴宓靥幬湟纳礁沟兀癖姸嘁圆铻闃I(yè),星村水路可順九曲而下,直抵建州,福州。沿九曲而上過桐木關,可直抵江南四大名鎮(zhèn)之一的河口鎮(zhèn)。向北有驛道,可經(jīng)崇安城,過分水關,也可抵河口鎮(zhèn)。茶匯集河口鎮(zhèn)后,經(jīng)水路南下達廣州,北上達恰克圖。星村茶市成為武夷山主要的茶葉集散地。由于商賈云集,繁華時星村建有五大會館,華宇雕棟以江西會館為最,此外還有福州、山西、廣東及下府會館。有幸保存至今是下府幫會館,也稱汀州會館,后稱“媽祖廟”,已被列為武夷山市文保單位。

星村“媽祖廟”

民國時期《崇安縣新志·物產(chǎn)·茶》中記載:

“清初本縣茶市在下梅、星村,道、咸間下梅廢而赤石興。紅茶、青茶向由山西客(俗謂之西客)至縣采辦,運赴關外銷售。乾、嘉間售于粵東。五口通商后,則由下府、潮州、廣州三幫至縣采辦而轉售于福州、汕頭、香港。巖茶多銷于廈門、晉江、潮陽、汕頭及南洋各島,其用途不僅待客,且以作醫(yī)療之良劑?!?/p>

下梅

武夷山古村落,公元1694年,下梅茶商鄒氏家族以茶葉起家,主要依托晉商的貿易伙伴關系,使武夷茶溯溪北上,并與山西榆次車輞的常氏晉商幫結成強大的貿易關系,每年的茶葉交易量達百余萬銀兩。

萬里茶道起點武夷山下梅

此外,晉商“大玉川”茶莊在武夷山自置茶山,開辦茶廠七座,形成生產(chǎn)、加工、運輸、貿易一條龍的經(jīng)營模式。

衷干(崇安人)《茶市雜詠》中記述:

“清初茶市在下梅,附近各縣所產(chǎn)茶,均集中于此。竹筏三百輛,轉運不絕。茶葉均系西客經(jīng)營,由江西轉河南運銷關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資本約二三十萬至百萬。貨物往還絡繹不絕。首春客至,由行東赴河口歡迎。到地將款及所購茶單,點交行東,恣所為不問,茶事畢,始結算別去。”

赤石

衷干在《茶市雜詠》記述:“清初茶市,以下梅為盛,星村次之,福州通商后,始由下梅遷赤石,商賈云集,頗稱繁盛”。據(jù)說昔日的赤石(有青茶號60余家),星村(有紅茶號50余家),茶莊林立,茶商云集,茶香飄蕩,茶市生意興隆,往來船只,絡繹不絕,分別被譽為“小上?!焙汀靶√K州”,每當?shù)搅瞬杓?,是“日有竹筏百條、船只百艘,運輸茶葉”,呈現(xiàn)“竹筏連云上百張,一篙歸去日沉西”的盛況。

到了清道光、咸豐年間,五口通商,海運開禁,武夷茶經(jīng)建溪順流而下到福州口岸直接銷往歐美。在這有利的條件下,赤石、星村便成為烏龍茶、紅茶、綠茶的集散地。

小鎮(zhèn)赤石,當年巖韻飄香、舟筏泊岸、燈紅酒綠、行人摩肩,因此而獲得“金崇安”之美譽。由此可見,當年武夷茶區(qū)以茶葉交易的經(jīng)貿活動十分活躍,眾多茶莊的設立給武夷茶市帶來火爆的場面。由于武夷茶葉暢銷,供不應求,閩北一帶的茶葉也都集于赤石、星村,待客而沽。武夷茶市的盛況一直延至1934年,后因戰(zhàn)亂原因,茶路堵塞而走向蕭條。

來源:武夷茶天下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