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茗糜好消暑,看唐人如何吃茶粥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碗茗糜好消暑,看唐人如何吃茶粥

中國既是“茶的國度”,又是“詩的國家”。文人愛作詩,也愛喝茶,于是誕生了大量茶詩。通過這些詩詞,千百年后的讀者們可以一窺茶史,同時也得以還原古代文人的生活場景。

唐代茶文化興盛,上至王公朝士無不飲者,下至平民百姓,田閭之間,嗜好尤切。而至夏日,唐人則會吃茶粥來消暑?!伴L安客舍熱如煮,無個茗糜難御暑?!睆耐蹙S、儲光羲等人的詩中,可知原來茶粥在唐代是消暑的佳品美食。

茶文化學者楊多杰的著作《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精選唐、宋、明、清四代文人茶詩三十首,談人情物理,論茶學淵源。澎湃新聞選摘其中《吃茗粥作》一節(jié),從中可知唐代的茗粥應是既有茶又有米,同時兼顧各種香料食材的米糜?,F(xiàn)在還能喝到唐代同款的茶粥嗎?楊多杰在湖南省安化縣探訪黑茶時,曾見識了當?shù)氐拿飞嚼薏?,就頗具唐代茗粥的古風。


湖南、江西、廣東等地的擂茶,類似唐代茶粥《吃茗粥作》(唐)儲光羲

當晝暑氣盛,鳥雀靜不飛。

念君高梧陰,復解山中衣。

數(shù)片遠云度,曾不蔽炎暉。

淹留膳茶粥,共我飯蕨薇。

敝廬既不遠,日暮徐徐歸。

(《全唐詩》卷一百三十六)

有一年在日本東京的表參道閑逛,誤打誤撞地走進了大名鼎鼎的茶茶の間。這家小店的主理人和多田喜,被當?shù)孛襟w稱為日本茶三賢人之一。我在他的店中喝了一款名為“流星”的日本煎茶,名字雖美,味道卻也平平。日本茶總體滋味單薄,香氣甜度的層次感都有先天的不足。

欣賞完了流星,已經(jīng)臨近中午,于是就留在店里體驗茶餐。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反倒是這頓茶餐里的一碗茶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日本的茶泡飯一樣,茶粥里也看不見茶葉的影子,而只是用濃郁的茶湯調味,口感清爽,健康營養(yǎng)。據(jù)店員介紹,這款茶粥頗受日本白領一族的歡迎,近期已成為流行的時尚餐飲。


唐閻立本(傳)《蕭翼賺蘭亭》,畫面中描繪了唐人喝茶的情景


《蕭翼賺蘭亭》(局部)其實中國自古以來,便有食用茶粥的習慣。亦或者說,茶粥也是中國眾多飲茶習慣中的一種。要聊起茶粥的掌故,便不得不提唐代儲光羲的茶詩《吃茗粥作》。老規(guī)矩,還是從作者聊起。

儲光羲,大約出生在公元706年,比詩仙李白小五歲,而比茶圣陸羽大二十七歲。他祖籍兗州(今山東兗州),居家則在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中進士,當過安宜等地縣尉,后辭官歸隱。

到了唐天寶六載到七載(公元747-748)時,又出任太祝、監(jiān)察御史。安史之亂時,儲光羲于長安城陷落后被叛軍所俘,并無奈接受了偽職。雖然后來又逃歸朝廷,卻還是遭到問責,論罪貶到嶺南,最終卒于貶所。

誠然,儲光羲并非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但卻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儲光羲擅長寫田園詩,宗法自然是陶淵明的詩風。我們這里不妨讀一首較為知名的《釣魚灣》:

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

開頭兩句,描繪了釣魚灣的美好春景。首句點題,兼點時令。二句一個“亂”字,寫出杏花繁盛之貌,頗為靈動。三、四兩句,寫垂釣時所見景物及心理活動,兩句純用白描,體物細致,描寫真切。結尾兩句,拋開垂釣,轉出新境。原來詩人意不在得魚,而是等待友人來訪。全詩透露出詩人雖在垂釣,但其注意力卻并不只在魚上,而是在觀照自然景物中得到一種怡然自得的樂趣。


《唐人宮樂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全畫描寫了后宮女眷奏樂與飲茶、喝酒的場面可能因儲光羲與同為著名田園詩人的王維年代相近,因此后人總是會拿儲、王與陶三位詩人進行比較。不得不說,儲光羲是盛唐時期最愛寫田園詩的文人,也最善于寫質樸無華的古體詩。因此,后代不少人甚至覺得連王維都不如儲光羲。像清代施補華《峴傭說詩》中就說:“儲光羲《田家》諸作真樸處勝于摩詰?!钡拇_,儲光羲非常擅長寫田園風格的五言古詩。包括這首茶詩《吃茗粥作》,也是秉承了他一貫的清麗文風。但是,儲光羲之最終沒有像李白杜甫一樣,成為光耀千古的大詩人。究其原因,可能就是詩風太像南北朝時的陶淵明了。藝術創(chuàng)作,不是模仿秀。咱們拿茶來舉例子,例如白茶吧,原來只有福鼎、建陽、政和、松溪等幾個傳統(tǒng)產(chǎn)區(qū)??勺源虬撞杌鹆酥?,云南、四川、貴州等地爭相生產(chǎn)制作白茶。一時間,出現(xiàn)了茶葉山河一片白的奇觀。但是模仿終歸是模仿,各地的“類白茶”做不出自己的特色,還是終難躋身于名茶之列。寫詩與做茶,其實是一個道理。


唐周昉《調琴啜茗圖卷》當然,這是單從文學角度的苛刻探討。儲光羲這首《吃茗粥作》,兼顧文學性與茶學價值,仍是不可多得的茶詩佳作。說完了作者,咱們再來看題目。其實茗粥一事,也不是唐人的發(fā)明,而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美食。陸羽《茶經(jīng)》中,便記載了西晉時期一件與茗粥有關的事件。其中寫道:“傅咸《司隸教》曰‘聞南市有蜀嫗作茶粥賣,為廉事打破其器具,后又賣餅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蜀嫗,何哉?’”

由此可見,西晉時不僅已經(jīng)有了茗粥的做法,而且已經(jīng)有了販賣茗粥的小販。那么茗粥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咱們來看詩文。

開篇的頭兩句,寫的是時間。

顯然,這首詩寫在盛夏時節(jié)。樹林子里的鳥都飛不動了,氣溫之高,可見一斑。在這樣的暑天,詩人自然也是無精打采。一沒有空調,二缺少冷飲,古人又該如何避暑呢?接著的三四兩句,寫的就是對策。

念,這里解釋為愛憐。君,是對友人的尊稱。原來在這樣的熱天,儲光羲竟然外出訪友了。在“鳥雀靜不飛”的暑熱之時,詩人的朋友率性地將“山中衣”脫去,躲在梧桐樹的陰涼下休息了。所謂“山中衣”,即隱士穿的服飾,詩人也借此機會,向讀者透露出了友人的身份。要知道,精英最重形象。甭說古代的官場,就是現(xiàn)如今的職場也是一樣。再熱的天氣,外企白領也永遠得穿的西裝革履。熱不熱?熱。累不累?累。能不能脫?不能??呻[士就不同了,人家不管那些繁文縟節(jié),想脫就脫,瀟灑的不得了。從“念君”二字可以看出,這位隱士的生活態(tài)度讓混跡官場的儲光羲羨慕壞了。

雖然已經(jīng)寬衣解帶,躲進了樹蔭之下,但還是覺得熱得不行。遠處的天空,倒是飄著幾朵白云,但卻也不曾遮蔽住烤人的“炎暉”。天氣太熱,走也走不了,坐又坐不住。怎么辦呢?

淹留,即挽留之意。實在熱得不行,儲光羲的這位隱士朋友決定拿出避暑降燥的殺手锏——茶粥。


擂茶的原料,各地擂茶原料略有不同夏天喝茶粥,似乎是唐代文人的共識。例如儲光羲的好友王維,在茶詩《贈吳官》開篇便說:“長安客舍熱如煮,無個茗糜難御暑?!?

茗與茶,是同義字。糜,是煮得稀爛的粥。因此,王維筆下的“茗糜”就是儲光羲詩中的“茶粥”了。單吃茶粥可能有些單調,于是乎再配上一些“蕨薇”。所謂“蕨薇”,其實就是野菜。暑熱時節(jié),大魚大肉,難以下咽。只有清粥小菜,最是開胃消暑。

最后兩句詩,寫的是閑情。

一碗茶粥下肚,清熱去火,滿口留香。詩人與隱士似乎住得挺近,所以也不急著回去。等到紅輪西墜,暑熱退去,再慢悠悠地散步回去也不遲嘛。一句“徐徐歸”,寫出了現(xiàn)代人所最缺乏的一種慢生活。五代時的名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其實也是繼承了盛唐詩人的閑情。這樣的結尾,極具詩情畫意,引發(fā)人無盡的聯(lián)想。我們讀者的腦海中,大可以之為題,形成一幅詩意的水墨畫,含蓄雋永,情味無窮。

雖然詩讀完了,但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唐代的茶粥,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當代散文家汪曾祺先生在《尋常茶話》一文中寫道:

“日本有茶粥。《俳人的食物》說俳人小聚,食物極簡單,但‘唯茶粥一品,萬不可少’。茶粥是啥樣的呢?我曾用粗茶葉煎汁,加大米熬粥,自以為這便是‘茶粥’了。有一陣子,我每天早起喝我所發(fā)明的茶粥,自以為很好喝?!?

汪先生筆下的這種茶粥,便與我在東京茶茶の間里喝到的相同。因為用的是茶汁,所以是只有茶香而不見茶葉。


擂茶需要將原料磨碎但唐代的茶粥,卻不會是這樣。理由非常簡單,當時流行的是煎茶法。將蒸青茶餅磨碎后,直接放入容器中煎煮。喝的時候是連茶湯帶茶葉一起下肚,并沒有茶水分離的概念。所以據(jù)我推測,儲光羲所飲的茶粥,里面一定有茶葉。除去茶葉,茶粥中的內容可能還很豐富?!恫杞?jīng)·六之飲》中記載:

“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

顯然,陸羽對于這種大雜燴式的飲茶習慣持批評的態(tài)度。但他自己也講,當時仍是“習俗不已”。儲光羲比陸羽年長近三十歲,所以飲茶習慣自然也正是《茶經(jīng)》中批判的那種“什錦派”了。據(jù)此我大膽推測,估計儲光羲解暑的茶粥里,是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什么都有才對。


確定了茶粥的內容,咱們再來聊聊茶粥的形態(tài)。

王維僅比儲光羲大五歲,算是同時代的詩人。王維在《贈吳官》一詩中,稱茶粥為“茗糜”。糜,是煮得稀爛的粥。從這一點線索,便可看出這碗茗粥的狀態(tài)應該是熬煮到近似于米糊狀才對。

梅山擂茶,頗具唐代茗粥的古風總體來說,唐代的茗粥應是既有茶又有米,同時兼顧各種香料食材的米糜。既有茶葉煎煮過的清苦,也有茱萸蔥姜等物的辛香,食客的味蕾被充分的刺激調動??嘞闹?,茶粥自然成了消暑的佳品美食。那么現(xiàn)在還能喝到與儲光羲同款的茶粥嗎?還真可以。我在湖南省安化縣探訪黑茶時,曾見識了當?shù)氐拿飞嚼薏?,就頗具唐代茗粥的古風。

制作梅山擂茶,原料主要是新鮮茶葉若干,炒米、鮮花生仁、熟花生仁等物。除此之外,還要兩樣重要工具,即擂缽和擂茶棒。所謂擂缽,是當?shù)責频囊环N粗制陶器。個頭大小宛若蒸鍋,但卻是倒圓錐形,里面還有一排排的暗齒,起到加快研磨力度的作用。至于擂茶棒,則是半米長短的木棒。多用已結了油茶果的山茶木制作而成,堅固耐用且氣味清香。


茶人擂茶,安化縣廣播電視臺/王廳攝當?shù)厝舜蚶薏钑r要坐下,用雙腿固定擂缽,再用右手攥緊擂茶棒,左手扶穩(wěn)擂缽的口沿,一下下地戳下去。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響聲。一般制作擂茶時,先擂的是米以及生花生仁和生芝麻,隨后再放入新鮮采摘的茶葉,最后則是炒熟的花生仁。這些食材不是簡單的沖泡,而是要上火去熬煮,最終呈現(xiàn)的狀態(tài)不是清湯寡水的茶湯,而是糊狀黏稠的湯羹。


安化縣舉辦的擂茶大賽,安化縣廣播電視臺/王廳攝香噴噴的堅果炒米,再加上茶汁的調和,造就了梅山擂茶滋味甜咸適中,口感粗中帶柔的獨特風味。當?shù)乩习傩?,至今保留著三餐兩茶的生活習慣。夏日解暑,冬天驅寒,美味又健康。更有趣的是,當?shù)乩习傩樟晳T說“吃擂茶”而非“喝擂茶”。這豈不又與儲光羲《吃茗粥作》的說法暗合了嗎?各位有機會到安化,除去喝一杯黑茶,也別忘了吃一碗擂茶。

那活化石般的飲茶習俗,正是大唐遺風。


楊多杰著《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本文節(jié)選自《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

來源:澎湃新w,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