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繼《陸羽茶經:經典本》之后,中國茶葉博物館原館長王建榮再獻力作,傾情解讀宋代著名茶學專著——《大觀茶論》,讓愛茶之人更懂中國茶的精髓。全文經典釋義,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不再是研習茶書的攔路虎。生僻字的注音,詞語短句的注釋,簡潔易懂的譯文,讓讀者看得透徹、學得明白。歷代茶書大觀,明晰茶道的演進歷程。對應北宋時期的茶樹種植、茶葉制作、茶品鑒別,展現不同時期茶道的技藝流變?,F代解讀,體會當今茶人的傳承與發(fā)揚,現代科技手段下的制茶、煮水、藏焙等方式和以往都大不一樣,但仍然留住了茶之真色、真香、真滋味。本書文字扎實詳盡,圖片也精準還原歷史細節(jié)。宋代制茶與點茶的手法、備茶的茶器、復原茶百戲、古代傳世茶畫……都能近乎真實地呈現在大眾面前。
序言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和美學的抬頭,宋朝頻頻被提起,甚至引發(fā)了一股“宋朝熱”。人們之所以對宋朝念念不忘,不僅因為它是文化登峰造極的時代,更因為宋人風雅精致的生活方式,可以說它是藝術與生活通融的生活美學的源頭,即使是當代也有所不及。
“天之賦人以眼、鼻、舌,即予之以色、香、味,雖其間之好尚不同,雅俗則因之而判?!秉c茶、焚香、插花、掛畫,這關乎“色、香、味”的“四般閑事”,由宋人賦予了雅的品質,并為后世奠定了風雅的基調。其中,以點茶為“四藝”之首。
如果說唐朝首開飲茶之風尚,那么兩宋無疑是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期。宋朝,上至皇室貴族,下至販夫走卒,都以飲茶、斗茶為生活時尚。茶事之盛,促使宋代貢茶體系不斷發(fā)展,到徽宗時達到巔峰。
宋徽宗博學好古,對精美之物“喜而弄之”,情之至者,一往而深,字畫、湖石、美器……茶事亦如是。宋徽宗將宋代點茶推向了極致,甚至專門寫了一篇《大觀茶論》。
皇帝撰寫的茶學論著,迄今為止僅此一篇,這使得《大觀茶論》在眾多茶書中卓然而立。全篇立論清晰,辭藻文雅,對宋代茶事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從生產制作、擇器選水,到點茶手法、評判標準,無不精到。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茶葉深加工與功能成分利用、茶葉加工理論與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代茶葉加工更加精細化,生產加工逐漸往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的方向轉變。但回過頭去看宋代的工藝,依舊令人驚嘆不已。宋人對山場、工藝這些技術范疇的理解,加工工藝的豐富性,在技術層面上對當今的茶葉從業(yè)者依然有所啟發(fā)。
在科技發(fā)達和物質充盈的時代,傳統有時會被看作是故意的標新立異,但其實只是回到源頭而已。客觀、理性地看待傳統,創(chuàng)新才能更上一層樓。茶文化的復興,要有新的思路、新的形式,才能得以煥發(fā)光彩。
茶有格,時時浸染,或能得其一二。
本書編譯者王建榮,茶學科班出身,浸淫博物館數十載,有著深厚的茶學功底。這本《大觀茶論尋茶問道》,他花費了三年時間???、編撰,始終秉持著嚴謹細致的態(tài)度。在這本書里,一個創(chuàng)作者的精神隨處可觀。在古籍版本上,本書選擇了宛委山堂本《說郛》、涵芬樓本《說郛》和《古今圖書集成》本三本合校;對古籍原文,本書作了詳細注釋與譯文,配以豐富的照片和插畫,精準還原歷史細節(jié)。更有“古今大觀”部分,串聯宋代與現今,明晰中國茶道的演進歷程。讓我們通過經典,重回兼?zhèn)浯笏着c大雅的“黃金時代”,體驗宋人躬身實踐的種種生活情趣。所以讀者們不要有壓力,以輕松的心態(tài)去閱讀它吧。以茶為鑰,打開傳統文化的大門,讓我們去往更遠的地方。
是為序。(劉仲華,中國工程院院士)
《大觀茶論》/王建榮編譯/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來源:新華網,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