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壺經歷幾代藝人傳承、鞏固、發(fā)展,人才輩出,傳統經典形態(tài)結構古樸,紋理清晰,線條流暢,已在業(yè)界形成了固有的制作規(guī)范和法則。但當代紫砂藝人在沿襲傳統技藝之外又不拘泥于現狀,他們往往構思新穎、大膽想象、個性張揚,故創(chuàng)新作品層出不窮,可謂百花齊放。但萬變不離其蹤,紫砂壺的根基始終牢牢凝聚于傳統技法與結構之中,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學習探討一下紫砂壺的結構和形態(tài)。
紫砂壺從傳統形態(tài)結構的基礎和演變分類,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光素器
即幾何體紫砂壺,俗稱“光貨”,注重立面線條、平面形態(tài)變化及相互比例約束,以簡潔著稱。光素器又分圓器和方器?!皥A器”求“圓、穩(wěn)、勻、正”以柔現剛?!胺狡鳌鼻笃矫嬉?guī)整,輪廓線條分明,以方隱圓。
光素器的由來演變體現了世間萬物以方圓為根本,通過紫砂作品也隱喻了紫砂人對人生為人智慧的總結,做人制壺均必須秉承“外圓內方、剛柔相濟”的道理。
二、筋紋器
即以線紋肌理以縱、橫向,旋轉分割的紫砂壺。結構上均勻地將紫砂壺分成若干等份,整體須把控瓣體均勻和整體的和諧,但每一瓣體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須注重線條運用流暢,紋理清晰,以柔美的線條刻畫出壺體內部骨骼筋勁有力。
筋紋器體現出自然界所造之物的唯美,大小各異的個體,融合于整體就顯得規(guī)整有序,懷抱敬畏自然、學習自然之心,更體現出人類社會的凝聚力包容萬千的可貴之處。
三、花塑器
即運用自然界萬物之形與體作為裝飾,以個性想象理解,充分融合于壺體任何一個或多個部位,達到融會貫通、互相滲透、勻稱自然、渾然一體的壺藝。
花塑器相比光素器、筋紋器有著更為廣闊地空間與想像,如果把光素器比作幾何基礎,那么筋紋器就代表自然規(guī)則,花塑器即代表世間萬物。他們之間有著與自然界一致無形的聯系,更有互相制約,逐級遞進的過程,更是一個不斷研習進化的過程。
紫砂壺從制作結構上可分為:主體和附件
一、主體
即壺身、壺口、壺底、壺足、壺蓋、壺鈕。
二、附件
即嘴(流)、把等
壺身:
“壺身'又稱“身筒”,是一把紫砂壺的主體部分。作為泡茶的實用器具裝水用,壺身是最重要的“容器”部分。根據造型一般可分為圓器,方器,筋紋器等。
壺身的設計除了外形美觀、線條流暢以外,還可以以壺身為畫卷,或使用刻刀在壺身上輕刻人物山水鳥蟲畫,或可以貼出具有立體感的物體成就一件花塑器,最后還應充分考慮它是茶壺的實用性,須有足夠的體積容量供泡茶使用,如此集藝術和實用相結合,才可以成就一把得大眾認可的紫砂壺作品!
?壺鈕?
亦稱(的子)壺鈕為揭取壺蓋而設置。鈕雖小,但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變化豐富,是茗壺設計的關鍵部位。常見有球形鈕、珠鈕、柱形鈕、橋梁鈕、套環(huán)鈕、瓜柄形鈕、樹樁形鈕、動物肖形鈕。
壺鈕因其位置處于紫砂壺的頂端,猶如紫砂壺的眼睛一般具有靈性,設計出一款適應整體紫砂壺的壺鈕,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對于壺鈕的設計應體現以小見大、以點現面、以動現靜,須花一定時間和精力來思考和創(chuàng)作,萬萬不可草率!
球形鈕:圓壺中最常用的鈕,呈珠形、扁笠、柱形,往往取壺身縮小或倒置造型,制作中采用“捻摘子”工序,搓、轉、壓擠而成,簡潔快捷。
橋形鈕:形似拱橋,有圓柱狀、方條狀、筋紋如意狀等。作環(huán)形設單環(huán)、雙環(huán),亦稱“串蓋”。平緩的蓋面,環(huán)孔碩大的為牛鼻蓋。
瓜柄形鈕:花塑器常用的鈕式,如南瓜柄、西瓜柄、葫蘆旁附枝葉、造形生潑。
動物肖形鈕:源于印鈕。有獅、虎、龍、魚等,有寫實、抽象變形、仿古手法并舉,與主體統一協調即可。
樹樁形鈕:取植物或瓜果的形態(tài)捏制而成,如梅樁、竹根、葡萄等。
石形鈕:取山、水、石、泥的形態(tài)捏制面成,如奇石、山石、河堤、自然泥土樣式等。
隨形鈕:(花式鈕)(根據特定的壺形搭配的鈕)及其他隨著新的陶藝形式發(fā)展,打破傳統程式,以壺邊大于口取代壺鈕,有蓋與鈕融為一體的。
?壺蓋?
紫砂壺以其里外都不施釉的特點,蓋與壺體能一起燒制,以達到成品壺蓋直緊、通轉、仿塵的作用。主要形式有壓蓋、嵌蓋、截蓋三種。
壓蓋:亦稱“完蓋”。壺蓋覆壓于壺口之上的樣式,其邊緣有方線和圓線兩種,均與壺口相呼應。與口置平的泥片稱“座片”,彎起泥片為“虛片”,壺口泥片稱“坨子”,壺墻的泥圈為“子口”,幾個部位及轉折過渡用脂泥鑲街,潤合貼切、渾若天成。壺蓋稍大于壺口之外徑的俗稱“天壓地”,以適應功能和視覺的要求。
嵌蓋:嵌蓋是壺蓋嵌于壺口內的樣式,并與壺身融于一體。有平嵌蓋與虛嵌蓋之分,能達到“準縫如紙、發(fā)之隙”者屬上品。平嵌蓋口與壺口呈同一平面,制作時在同一泥片中切出,故收縮一致,僅有“紙、發(fā)之隙”,有圓形、方形、異形、樹樁形等。虛嵌蓋與壺口呈弧形或其他形狀,形制規(guī)整??诓恳匝b飾線處理,有直口、瓢口、雌雄片口等結構,與平嵌蓋手法相似,以嚴密、精縫、通轉為上。
截蓋:這是紫砂壺特有的一種壺蓋形式,以壺整體截取一段作壺蓋而故名。其特點是簡潔、流暢、明快、整體感強。制成后蓋與口不僅大小合適,而且外輪廓線互相吻接,絲嚴合縫,故技術要求較高。有截蓋、克截蓋、嵌截蓋之分。
?壺底?
壺底足也是構成造型的一個主要部分,底足的尺度和形式處理,直接影響造型視覺的美觀。壺底大致可分為一捺底(平底)、加底(足圈)、釘足三種。粘接制作方式有明接、暗接兩種。直方挺直造型的壺宜用明接,圓韻渾樸的造型宜用暗接處理。
一捺底:紫砂茗壺燒成因無釉,故無燒成粘缽之慮,制作省工省時,用一捺底處理圓器造型趕緊利索,簡練靈巧。
加底:在壺身成型時加一道足圈,并用脂泥復合嵌接,亦稱“挖足”。加底、腳圈應視主體造型而設置,用復子和勒子工具加工處理,亦有借鑒花盆底足處理手法,在方壺上采用挖出“犴門”有扁梯形托榫足等
釘足:它源于銅器鼎足,用釘足支架壺體,穩(wěn)而不滯,透出靈氣。型制大小,釘腳高、矮、粗、細宜視主體而統一協調,圓器一般用三支釘足,方器則為四支釘足,從實踐使用而言,釘足不宜太高。
文/網絡綜合
品味生活,從茶開始。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與朋友分享,也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