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路、一間茶舍、一個村史館……如今,在趙全營鎮(zhèn)西水泉村依然可見京古路的“痕跡”,承載著村莊悠久的歷史,讓村民在一步一景中追憶往昔,讓鄉(xiāng)愁看得見、留得住。
西水泉村史館一角。
在西水泉村南頭,一條寬不足四米的路面上,可以看到夯實路基留下的零星大石塊,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京古路遺跡。秦始有道,漢見雛形。這條路,北魏各部族的商隊走過、唐代的驛馬跑過、遼宋的使節(jié)行過、清代皇帝的車馬走過、解放軍運送物資的駱駝隊穿過……演變至今,此路成為貫通村莊南北的主道路,在村西口與茶舍交會,后向北而行。
西水泉村史館內(nèi)搭建的茶舍場景。
西水泉村史館內(nèi)搭建了一個茶舍,以文字、手繪圖呈現(xiàn)了茶舍輝煌歷史。古時提起西水泉,方圓七八十里地的人都知道,因為這里有口老井,老井水甜。還有個茶棚,茶棚茶香人善,與村內(nèi)曾有的古廟遙相呼應。
西水泉村茶舍實景。(資料圖)
茶舍有著舍茶的習俗,常年為過往行人提供喝茶歇息場所,不取一文。高麗營四月十五、九月十五都有盛大廟會,因京古路經(jīng)過本村,到高麗營趕集逛廟會的人都會習慣性地到此休息喝茶,人們常會親切地說上一句:“走,上泉(西水泉)喝水去?!奔词共豢?,舍茶與喝水已成為一種默默傳承的習俗,散發(fā)著濃濃人情味。
西水泉村史館內(nèi)搭建的醒民劇團場景。
村史館內(nèi)還搭建了一個場景——醒民劇團,里面陳設了桌椅、刀槍劍戟等道具,記錄了村民積極參與文藝活動的故事。在村民劉福海、劉德琦帶領下,劇團于1952年成立,吸引全村人參與。一開始,劇團主要節(jié)目是清唱京劇,如《四郎探母》《釣金龜》《武家坡》等。后來評劇逐漸占據(jù)主導地位,《奪印》《秦香蓮》《劉巧兒》等選段備受村民喜愛,豐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素質(zhì)。村民們凝心聚力,讓醒民劇團聲震一方,并經(jīng)常前往周邊鄉(xiāng)鎮(zhèn)演出。
雖然駝鈴聲不再響起,但古路、茶舍的遺跡依然在村內(nèi),見證著歷史的變遷。
來源:北京順義官方發(fā)布、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