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點匯:"宜興紅”打響文化牌穩(wěn)步推進“申遺”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交點匯:"宜興紅”打響文化牌穩(wěn)步推進“申遺”

宜興產茶史可追溯到東漢時期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碧拼娙吮R仝為宜興茶留下了千古絕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魯成銀介紹說,宜興是我國知名最早的古茶區(qū)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

宜興產茶史可追溯到東漢時期,成書于東漢末年的《桐君錄》中有“西陽、武昌、晉陵皆出好茗”之說。

唐朝時,宜興陽羨茶空前鼎盛,茶圣陸羽為撰寫《茶經》,曾在陽羨南部山區(qū)長時間考察,認為陽羨茶“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唐朝中期,李棲筠任常州太守時,有山僧曾進陽羨茶,陸羽品為“芳香冠世,推為上品”。在唐朝的茶政制度中,朝廷設貢茶院生產貢茶。宜興貢茶院“有房屋三十余間,役工三萬人”,“工匠千余人”,“歲貢陽羨茶萬兩”。由于宮廷講究茶事,地方十分重視,茶樹由山嶺野生成為栽種,并進而擴展到民間,飲茶之風由此逐漸推開。

“雪芽我為求陽羨,乳水君應餉惠山?!彼未笤娙颂K軾對宜興茶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據了解,到宋代,宜興茶葉交易非常發(fā)達,北宋時“縣歲市湖洑茶數十萬斤”,同時,宜興陽羨茶也深受宋代文人墨客和達官顯貴的喜愛。南宋戶部尚書方逢辰就有“惠山天下第一泉,陽羨百草不敢先”的詩句傳世。

茶會上,宜興市檔案局副局長、宜興市茶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宗偉方介紹說,元代時,陽羨茶進貢數量仍然可觀。據宜興舊志記載,元代每年“貢薦新茶九十斛,歲貢金字末茶一千斛,茶芽四百一十斛。”至明代,陽羨茶依舊是貢品。由于制茶工藝、飲茶習慣有較大改變,葉茶逐漸取代了末茶,綠茶制作工藝基本成熟。因此,明代在沿用煮茶法的同時出現了沏泡茶的方法,并且開始用紫砂壺泡茶,而作為陽羨茶重要組成部分的宜興紅茶開始逐漸受到普遍喜愛。

全國著名詩人深情歌詠“宜興紅”

“纖秀形”“甘甜味”“宮庭藝”“文人情”已經成為“宜興紅”的文化內涵,當代文化名人紛至沓來,品味并參與建構“宜興紅”文化品牌。首屆陽羨茶會于1984年秋天開始醞釀,如今已經舉辦了十五次。每次茶會,來賓交流飲茶習俗、禮節(jié)等茶文化,賦詩作畫、引吭高歌、切磋研討,場面溫馨而生動。本屆茶會由宜興市茶文化促進會、宜興市茶葉協會主辦,乾紅早春茶協辦。

茶會上,宜興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沈曉紅指出,傳播好宜興茶,要做深“文化茶”,進一步提升陽羨茶的文化內涵。要做強“功夫茶”,推動宜興茶產業(yè)提質升級。要做精“創(chuàng)意茶”,把茶文化與各文化相融,探索不斷、創(chuàng)意不止,永葆陽羨茶的生命力。

“風的影子夾帶冷暖,穿行在柔軟與堅韌間?!敝娙顺尚慊⑦@樣深情吟詠“宜興紅”。早在今年上半年,由宜興茶文化促進會和南京《青春》雜志社創(chuàng)意并牽頭,組織全國30多位著名詩人,開展了“陽羨茶華語新詩采風創(chuàng)作活動”,創(chuàng)作了近百首新詩并結集成詩集《新詩詠陽羨茶》。茶會上,舉行了這本詩集的首發(fā)式。

“抓一把曬青湊近鼻孔,整個人仿佛,被吸進一片遠景,吸進細雨迷蒙的山巒。”著名詩人李檣對“宜興紅”可謂情有獨鐘。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在詩集序中充滿激情地說,“我仿佛隨著天空中的云朵,飄回到我的家鄉(xiāng)宜興,獨自邁步在茶園小道……”

“宜興紅茶制作技藝”正在申遺

茶會上,宜興市文化局副局長張燕軍激動地告訴大家,“宜興紅茶制作技藝正在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宜興市相關部門也將以此為契機,強化項目檔案建設、開展傳承人譜系整理、建立傳承保護基地、確立宜興紅茶茶樹種植基地、建設陳列館、開展研究宣傳等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加大對宜興紅茶制作技藝的保護傳承力度?!?/p>

據了解,與紫砂壺相對的“陽羨茶制作技藝”,直到2013才年被列入無錫市級非遺名錄,這與宜興茶的歷史地位和價值極不相符。就全國范圍紅茶制作工藝而言,安徽“祁門紅茶制作技藝”和云南“滇紅茶制作技藝”已分別于2008年和2014年被列入了國家級非遺名錄,成功申遺對兩地紅茶產業(yè)的發(fā)展和茶文化的弘揚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宜興市茶文化促進會會長楊亞君進一步介紹說,“從2018年3月開始,宜興市成立以市長張立軍為組長的‘宜興茶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小組’,安排專項資金,正式啟動并推進宜興紅茶的申遺工作?!?

據了解,為了加速申遺進程,宜興市明確紅茶申遺項目名稱為“宜興紅茶制作技藝”,申報主體為宜興市茶葉協會,制定了工作計劃,并對各相關單位的職責進行了明確與分工。

在申遺過程中,宜興市茶葉協會專門組織多次實地調研,走訪多家茶企,采訪一批制茶老師傅,對宜興紅茶的歷史脈絡、制作技藝、存續(xù)情況等相關資料進行了收集、梳理與總結,并對全手工紅茶制作技藝進行完整的拍攝。

目前,宜興市有關部門已召開多次論證會,進行反復論證、完善和補充,力爭將申報材料做到準確、精煉、有針對性。目前,經過為期半年的努力,“宜興紅茶制作技藝”申報江蘇省級非遺的材料已基本編制完成。

(交匯點記者 賈夢雨}